历史沿革:
合肥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前身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始建于1973年,1974年经机械电子工业部批准正式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向全国招生,1978年恢复高考时作为全日制四年本科面向全国招生。1986年取得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硕士点,1987年被评为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1999年更名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2年取得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06年取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获准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作为全国第一个材料类专业申请并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再次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2019年获批准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双万计划”)。
专业特色:
依托有色金属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清洁能源新材料与技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教育部铜合金及成形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平台,践行“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彰显“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特色。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确保“四个服务”,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创新型人才需求,系统推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高级人才。
专业定位:
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安徽省产业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着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开阔,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在材料、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冶金、化工、能源等相关行业,特别是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材料表面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与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工作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并重型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主动适应学校办学思路与办学特色,在中国工程教育理念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联动,坚持持续改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凝练专业特色,理清专业建设思路,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主要成果、人才等:
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ITER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安徽省重大专项、安徽省重点研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6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Materials Today、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金属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学科研有机融合,聚焦高性能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等优势资源,教学为科研培养人才,科研为教学提供人才培养平台,建成《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原理及工艺》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同时建有安徽省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粉末冶金原理》、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以及安徽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工程材料及热处理》、《Engineering Materials (双语)》等优质课程,先后出版《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现代分析方法》、《金属材料学》、《工程材料基础》、《粉末冶金材料》等高水平教材或专著。专业教师中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3人、安徽省“百人计划”2人。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等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并取得国家级银奖、团体一等奖、金奖等优异成绩。
专业负责人:程继贵教授